說到中國制造,很多人心中都會浮現出“大而不強”的印象。比如“芯片不如美國,機床不如日本,汽車不如德國,電視不如韓國,飛機不如法國,奢侈品不如意大利,大學不如英國,環境不如瑞士……”
難道中國真的隻能在中低端徘徊,無法在高精尖領域取得突破嗎?
外國制造神話
如果你問一個德國人,“德國最重要的發明是什麼?”他可能不會提到啤酒,而是會告訴你:“汽車!”
沒錯,從19世紀末卡爾·奔馳發明世界上第一輛汽車開始,德國的汽車工業便開啟瞭百年的輝煌歷程。
在這100多年的時間裡,德國人將“精細”和“嚴謹”這兩個詞發揮到瞭極致。可以不認識具體的型號,但你一定聽過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
到瞭2020年,德國汽車產業的出口額已經達到瞭驚人的2060億歐元,占全國總出口額的18.5%。這意味著在德國出口的每五塊錢裡,就有一塊錢是靠汽車掙來的。
二戰後的日本,國力一片蕭條,但他們的復興之路,卻始於“山寨”。這可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山寨,而是學習、模仿、超越。他們最早“山寨”的對象正是德國的機床產業。
幾十年的時間裡,日本人逐漸走出瞭自己的路子。到瞭1970年代,日本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床生產國,徹底擺脫瞭“山寨”的標簽,成為瞭全球高端機床市場的領導者。
如今,日本在高端機床市場的占有率依然穩居前列,占據瞭全球市場的30%。
如果說德國和日本在傳統制造業上“死磕”瞭一個世紀,那麼美國的“逆襲”故事要稍微不一樣一些。
說到芯片,我們的腦海中會想到手機、電腦,這些小小的矽片無處不在,幾乎掌控著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這一切,都要從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科學傢發明集成電路技術說起。
在此之前,電子產品內部佈滿瞭各種獨立的電子元件:電阻、電容、晶體管,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不但占地方,還容易出錯。
美國科學傢傑克·基爾比和羅伯特·諾伊斯在1960年代分別發明瞭集成電路,這種“把一堆電子元件壓縮在一片矽片上”的技術,一下子把電子設備的體積縮小瞭不止一個量級,同時大幅提升瞭性能和可靠性。
到瞭1970年代,美國幾乎控制瞭全球70%以上的芯片市場。美國的科技公司不僅壟斷瞭芯片的設計和制造,還通過建立標準和技術壁壘,將其他國傢遠遠甩在瞭身後。
美國科技公司之後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矽谷這個名字也因此響徹全球。要知道,矽谷所在的聖克拉拉谷,在二戰前被稱為“美利堅梅脯之都”,是美國的水果基地。沒錯,蘋果曾經在這裡是農產品,而不是手機品牌。
“大”而不強?
在國際市場上提起中國制造,許多人可能會立刻聯想到大規模生產的廉價商品。
確實,中國制造業在過去幾十年裡,憑借著龐大的產能和低廉的價格,迅速占領瞭全球市場。但這種戰略也讓中國制造在高端市場上顯得有些“差點火候”。
這種印象現在正在悄然改變,如果要問哪個領域能讓中國制造自信滿滿地立足於世界之巔,高鐵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高鐵這個領域,中國最初並沒有優勢。20世紀末,中國的鐵路運輸如同一個老舊的自行車,面對不斷增長的交通需求和擁堵的人流,已經有些不堪重負瞭。
而當時,日本的新幹線早已風馳電掣,歐洲的高速列車也在廣袤的平原上自由奔跑。面對這樣的對手,中國高鐵初期隻能“買票上車”,依賴從日本、德國、法國引進的技術。
但中國人可不是隻會“坐車”的,我們有的是智慧和決心。於是,借助“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中國高鐵開始瞭自己的探索之路。
復興號就是中國高鐵自主創新的“結晶”。在經過無數次的研發、測試後,復興號不僅成功地跑出瞭350公裡/小時的常規運營速度,還在2021年一舉突破400公裡/小時的世界紀錄。
到2023年,中國的高鐵總裡程已經超過4.2萬公裡,穩居全球第一,覆蓋瞭全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的30個,連接瞭超過95%的百萬人口以上城市。
就拿北京到上海的高鐵來說吧,這條全長1318公裡的旅程,在2007年開通高鐵之前,乘坐普通火車需要約12小時,如今通過高鐵僅需約4.5小時。旅客數量也從2012年的不到7億人次激增到2023年的超過30億人次,
如果說高鐵是中國速度的象征,那麼光伏產業就是中國綠色革命的先鋒隊。
早期的光伏技術光電轉換效率低下,導致瞭單位面積的發電量不足。這種低效意味著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巨額的成本來實現大規模發電,這無疑限制瞭光伏發電的普及。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光伏產業迎來瞭突破性的發展。2023年,通威太陽能等中國企業成功研發出瞭效率達到26.81%的新型單晶矽電池,接近瞭理論極限的29%。
這意味著,以前需要鋪滿整個操場才能發電的光伏板,現在隻需要一半的面積就能做到同樣的效果。
也進一步鞏固瞭中國在全球光伏產業鏈中的領導地位。截至2023年,中國的多晶矽產量占全球總量的79.4%,達到約88.4萬噸,穩居全球第一。
在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制造方面,中國也占據瞭絕對的主導地位,全球市場份額分別超過瞭70%和75%。
無論是非洲的荒漠,還是歐洲的農田,乃至南美的山丘,陽光普照之處,皆可見“中國制造”的身影。
光伏產業也在“綠色外交”中扮演瞭重要角色。畢竟,出口的不僅僅是光伏產品,還有中國制造的口碑和影響力。
還記得無人機剛進入大眾視野時的情景嗎?當時,很多人把它當作遙控飛機的“高級版”,以為這不過是小孩子玩的高檔玩具罷瞭,能飛能拍照,也就那麼回事。然而,大疆創新的出現徹底顛覆瞭這種看法。
它不斷為無人機註入新的功能和技術,使之逐步從簡單的拍攝工具進化為功能強大的智能設備。
舉個例子,大疆的無人機如今的智能跟隨功能,無論是在騎自行車、滑雪還是跑步,隻要設定好跟隨模式,無人機就會像個忠實的“空中攝影師”一樣,緊緊跟隨。
記錄下一舉一動。這一功能讓無人機從單一的拍攝工具變成瞭能夠參與多種活動的智能夥伴。
另外,大疆在讓科技不在高高在上方便也下瞭不少的功夫,比如,大疆推出的“禦”系列無人機,不僅操作簡單,適合初學者,價格也相當合理,普通消費者不再需要為瞭一架無人機掏空錢包。
這種“接地氣”的策略不僅幫助大疆擴大瞭市場,還培養瞭大量的忠實用戶。試想,當一架無人機的價格與一部智能手機相當時,很難不讓人動心?
中國的“Made in China”的故事正從“拼數量”的時代走向“拼質量”的新階段。每當有一個技術突破,那都是中國制造向頂峰邁進的一小步,每一次的創新成果,都是中國制造為全球貢獻智慧的又一份力量。
信息來源:
新華網:高端智造晉級中國制造主力軍工人日報:2024年中國經濟“半年報”解讀: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步伐加快
#尋找熱愛表達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