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是德國人引以為豪的經濟型汽車,其設計理念就是讓每個人都能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汽車。這種腳踏實地的企業文化,讓大眾集團常年位列世界500強企業之列。
然而,9月2日,大眾集團發表聲明稱,公司正考慮首次關閉其本土的一傢汽車制造廠和一傢零部件廠,以削減開支。
難道就連大眾集團的經濟鏈也難以運轉嗎?
削減工廠的引申信號
大眾汽車之所以能成為德國汽車業的頂梁柱之一,乃至暢銷世界,離不開其長期堅守的品牌文化。
大眾汽車公司最初的建廠,源於希特勒曾在1936年提出,每個德國職工,都應該有一輛自己的汽車。於是,一條經濟型汽車產業應運而生。
大眾汽車也經歷過多次轉型。
二戰期間,轉型用於生產軍需設備。1945年二戰結束後,大量投入生產甲殼蟲汽車。
後來,隨著汽車產品線的豐富,大眾汽車越來越受歡迎,曾一度打破當時的汽車生產記錄,甚至多次超過美國的福特汽車。
期間經歷過多種車型的更新迭代,更研制出節油款、跨界豪華越野、競爭型發動機等等。可以說,大眾汽車作為一個百年老品牌經住瞭時代變遷,依舊走在汽車行業的前沿。
但在2018年後,各種產品推陳出新,再加上全球芯片荒的影響,大眾汽車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逐漸淡化。為留住客戶,大眾集團不得已與多方品牌進行合作、創新、收購、重組、減薪……可依舊改變不瞭走下坡路的趨勢。
直至今年9月2日,大眾汽車集團發表聲明稱,其正考慮關閉其本土的兩傢老舊工廠,此項聲明備受全世界矚目。
看到大眾集團由盛轉衰的發展歷史,不免令人唏噓痛心。它經歷過近百年的歷史變革,更遭受過金融危機,可是為什麼如今卻落得關閉本地工廠的境地呢?
隨著節能電動車的出現,顯示車傳統耗油汽車的“養車”花費更貴,人們更傾向於環保的電動汽車。因此,為適應市場需求,大眾汽車計劃至2026年止,削減成本100億歐元,以推向電動汽車轉型。
但在美聯社今年8月的公佈中,大眾汽車上半年的業績令人失望,產生出的效益難以維持高額的開發成本,難以達到轉型目標。
大眾汽車面臨的困境,也是整個歐洲汽車業面臨的嚴峻問題。大環境的影響,加上大眾汽車自身難以轉型,這時就需要德國經濟政策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應對這次的汽車行業危機。
大眾集團董事會主席奧利弗表示,形勢極其緊張,公司需要果斷做出調整。因此,在考慮關閉在德工廠的同時,還附加瞭“終止自1994年實施的就業保護協議”。
這項聲明令集團上下人心惶惶。經濟學傢評價,大眾這種斷臂求生的應對策略,短期內可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利於長期發展和員工穩定。
沒有政策的輔助,大眾集團難以應對此次危機。顯然,關閉工廠、裁員都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法,提出這種應對方式無異於向政府敲響警鐘,尋求幫助。
大眾近年產業變化
據路透社報道,在過去的5年中,大眾汽車市值縮水近三分之一,主要表現在歐洲主要汽車制造商的糟糕業績。
2018年後,大眾集團股份轉讓、終止合約、部分地區暫停銷售、產量下降、CEO更換等等,種種顯示出這傢汽車巨頭的下坡趨勢。
大眾集團並沒有因此服輸,以收購、尋求合作、創新、建立新生產基地、制定未來目標等,力求一條新的出路。
在無可避免的走勢中,大眾公司逐漸依賴於中國市場。以2022年為例,中國市場的交付量占其全球市場的35%,且常年穩居中國汽車銷量第一。
如此高額的經濟效益,怎能令大眾集團放過中國市場這顆搖錢樹呢?
自2015年起,就針對中國的特殊交通狀況推出瞭高效能的發動機,為此戰略提供瞭基礎。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出現,燃油車受到瞭沖擊。2020年,大眾計劃在中國成立一傢合資公司,負責拓展充電體系,籌備轉型。
但是在2021年,大眾集團在中國也開始走上瞭下坡路。由於同年全球芯片荒的沖擊,其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降瞭14%!這個數據意味著大眾汽車有可能逐步失去中國市場。
為瞭在中國市場重新站穩腳跟,大眾集團開始與中方企業合作,推陳出新。
自2022年以後,大眾汽車與愛奇藝、華為公司等企業合作,推出瞭新能源車型,並在合肥投資建立新公司。
如此操作下來,大眾汽車在中國的市場又逐步穩定瞭下來,營業率和交付量帶來瞭良好創收。
總體來說,大眾汽車在全球的走勢還是逐漸下降。而在中國,雖然目前重回之前的效益,但難以保證日後不會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前路依然存憂。
新能源汽車對大眾燃油車的沖擊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以節能環保,迅速打開瞭市場。
人口消耗量巨大帶來不可再生石油資源的日益高價,使“養車”成瞭難以啟齒的困難問題。
純電動汽車的出現,大大解決瞭經濟困窘。
首先,其不需要加油,這就為一個傢庭節省一筆消耗性流水;另外,電動機的運行比發動機小,有更為舒適的行車體驗。
最重要的是,電動汽車具有可觀的前景。雖然目前的售價較高,但隨著技術開發,新能源運用逐漸普及,再過不久,售價定會降低。
舒適的體驗、節省的開支、有望降低的售價,使電動汽車一躍成為汽車行業的新生寵兒。於此相比,燃油車的缺點卻顯然易見瞭。
大眾汽車作為汽車行業的領頭者之一,自然也受到不小的沖擊。於是,他們也迫不及待地開發純電動汽車。
也許是大眾研制出的新型汽車技術有待提高,又或許是宣傳力度不夠,大眾集團在新能源領域始終不如我國汽車。
盡管如此,燃油車也並未完全喪失市場。大眾以其優異的性能、合理的價格以及良好的售後服務,展示瞭傳統燃油車的堅守與反攻。
筆者認為,順應新市場固然重要,但是新形勢下的市場經濟依然存在不小的問題,大眾汽車想要力求突破就須得結合突刺。
純電動汽車的優點雖然突出,但是其充電時間長、續航裡程短,也是嚴重的問題,不適合長途汽車的運用。
因此,大眾汽車除瞭堅守燃油車賽道外,應著重油電混動汽車的研制。這種汽車在節油的前提下,續航能力也強,解決瞭傳統與新型汽車的優缺點,最趨近於完美。
但是,這種汽車依舊存在顯著問題。其價格偏高、維修成本也大,電池還存在衰退問題。
正是因為油電混動汽車存在諸多問題,且市場前景廣闊,才更具有研發價值。如果大眾集團能夠牢牢抓住這根稻草,那麼絕對能打出一場漂亮的新市場翻身仗。
中國對大眾的影響
近年來,各大本土品牌汽車在中國市場迅速崛起(例如比亞迪等)。出於對國產品牌的期望或威信,國內品牌汽車逐漸在中國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市場份額終究是有限的。其他品牌的紅利,逐漸削弱瞭大眾汽車在中國的銷售額。
大眾集團目前在中國面對著有史以來最針鋒相對的市場。
中國市場上,大眾汽車常年保持著最大制造商之一的席位;自2015年後,中國成為瞭世界上新能源汽車市場。
大眾公司想要將這兩個“世界之最”相互結合,以求達到更高的市場份額。
可惜,事與願違。人們總將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區分開來,這就導致瞭市場大程度分散。這種表現在流行新能源產業的國內表現更甚。
避無可避的大環境沖擊,影響瞭大眾公司的發展,他們更害怕失去中國市場。雖然大眾汽車目前在中國的銷量始終保持在前列,但人總是愛未雨綢繆,於是在9月2日發表瞭引人議論的聲明,向政府拉響瞭警鐘。
國傢的政策幫扶固然重要,但是大眾公司更應該註重其核心技術的研究,在新能源市場尋求突破。否則,就算有瞭政策的傾斜,與他國達成合作,但如果內核不穩,終究還是避免不瞭衰落的命運。
毫無疑問的是,大眾公司不能失去中國市場,應為有可能出現的變故早做打算。否則,將跌落於二線品牌。
結語
大眾汽車作為全世界具有聲望的百年品牌,見證瞭無數歷史興衰,如今也到瞭自身的關鍵轉折期。
這次的困境使大眾公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要求著其企業的文化堅守、技術的創新進步、售後的安全保障、宣傳的獨具一格等等,市場也向著多極化轉型。
大眾集團能否挺住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始終處於汽車行業領導者之一的地位,還需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大眾首次考慮本土關廠 敲響德國經濟政策警鐘》 新華社媒體 2024年09月03《大眾汽車》 百度百科 2024年09月03
#尋找熱愛表達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