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作為一個平原省份,河南一直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產地。一年收成如何直接關系著我國糧食儲備情況。
然而2024年這個夏天,河南確實有點“南”!高溫預警幹旱預警持續不斷,農民頂著40度高溫灌溉農田,井水抽幹河水斷流,但依然很難保證收成。
河南幹旱南方洪澇成災,這降雨怎麼就不能平均一下呢?
熱到發紅的河南,難上加難
自2024年4月以來,河南多地氣溫異常升高,平均氣溫已接近自1960年以來的峰值。進入6月以後,高溫預警頻發,40度已成為常態。
伴隨著高溫預警同時到來的,還有遍佈整個河南的幹旱預警。持續高溫天氣導致降雨減少,河南多地已幹到“冒煙”。
河南省應急管理廳發佈消息稱,整個省份重旱特旱面積不斷擴大,323萬畝土地無法播種,玉米種植和生長受到嚴重影響。
沒有播種的想方設法播種,已經播種的努力保苗,為瞭保住辛苦種下的糧食,當地農民頂著40度高溫,整天在農田裡澆地。
多澆一點水就能多活一棵苗,秋天就能多一點收成,勤勞的中國農民,想法其實很簡單,隻要有一點希望,就想著盡最大的努力保住糧食,土地和糧食就是農民的命根子。
在河南開封蘭考,當地農民凌晨三點好不容易搶到機井,不敢有絲毫耽誤立即開始抽水澆地,從半夜三點忙活到上午九點,地澆瞭沒多少,身上的皮卻被曬傷瞭,一層層往下掉。
雖然半夜澆地很辛苦,不過蘭考在河南還算是好的,因為很多地方機井已經被抽幹瞭,裡邊一點水都沒有。
抽幹瞭機井大傢又抽河水,很快河水也見底,河道幹涸地下水位下降,這又進一步加劇瞭當地的幹旱情形,甚至於一些地方生活用水都遇到瞭困難。
還有河南網友發圖稱,黃河都已經要幹瞭,大片的河床裸露在太陽底下,靠近河道中央的低窪處,才勉強有一點積水,但在太陽的炙烤下,隨時也可能蒸發殆盡。
“估計這是幾十年來最幹旱的一年!”河南的很多老人這樣評價今年的反常天氣。還有網友提到河南當地的一條河流。
這條河不大但很深,幾十年來一直水量充沛,從來沒出現過見底的情況。但在今年的幹旱面前,這條倔強的河流也徹底敗下陣來。
往年湍急的河流,現在也和黃河狀況相似,幹涸的河床暴露在外,被太陽曬得裂紋又寬又多,完全看不到往年奔流不息的情形。
6月14日,因為持續高溫幹旱影響,河南16個地區土壤幹到冒煙,農作物受災嚴重。更讓人絕望的是,這種情況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改變,一直持續到7月中旬才有望緩解。
現在剛剛6月中旬,按照這種說法來看,河南人民至少還得再忍受一個月的煎熬。面對如此持久且嚴重的幹旱,人能夠渡過難關,但地裡的莊稼可能就要嚴重減產瞭。
辛苦種下的種子,拼盡全力澆地才暫時保住的幼苗,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很可能枯萎致死,農民心中有多疼,想必隻有他們自己知道。
當河南旱到天天發高溫預警和幹旱預警的時候,我國南方一些省份和城市,卻為持續不斷的降雨以及日益嚴重的洪澇災害而發愁。老天何其不公,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生怕被淹的南方省份
在河南咒罵老天不下雨的時候,南方一些省份的國人,心裡最大的願望可能就是“不要再下雨瞭”!
南方一些省份連日來暴雨不斷,整個世界仿佛都要被淹沒一樣。尤其是廣東地區,一些地區已經變成瞭水鄉澤國,連綿不斷的雨水,讓整座城市都有瞭發黴的味道。
連綿不斷的雨水已經夠讓大傢煩的瞭,更嚴重的是,降雨如果一直下不停,很多地方很可能面臨洪澇災害。
6月14日,水利部針對雲南、貴州、廣西和福建四省啟動洪水防禦四級應急響應。近日來,四省區部分地區發生強降雨,多條河流水位超過洪水警戒線。
就在水利部啟動應急響應的當日,廣西桂林永福縣出現強降雨過程,暴雨導致江河水位快速上漲山洪暴發,該縣多地面臨洪澇風險。
在有關部門指導下,當地市民為減少損失,一樓商鋪中的庫存物資連夜轉移到二樓。當地商戶介紹,幸虧物資轉移及時,洪水來得很快,最高水位超兩米多。
“如果沒有及時轉移,一樓的物資全都會泡水報廢。”想起洪水到來時的情形,很多商戶暗道僥幸,真可謂是聽人勸吃飽飯,避免瞭巨大損失。
當地防汛抗旱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自6月12日至14日期間,當地先後發佈過5次暴雨橙色預警、3次暴雨紅色預警。降雨量最大的羅錦鎮,38小時降雨超602毫米。
如此巨大的降水量,也隻有前些年的鄭州能與之媲美。2021年7月,鄭州連遭暴雨襲擊,7月20日上午當地氣象局連發三次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7月20日傍晚,鄭州一小時降雨量達201.9毫米,鄭州滎陽環翠峪雨量站測得551毫米的暴雨記錄,還有多個雨量站測得近500毫米的降雨量。
7月18日至20日,鄭州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計平均降雨量達449毫米。2021年鄭州抗澇,2024年整個河南努力抗旱,不得不說這天氣變化太快。
現在的南方四省多個地區,降雨情形就和當年的鄭州非常相似。短時間內的持續強降雨,導致永福縣西河水位暴漲,超最高警戒水位3.17米,整座縣城隨時面臨著內澇風險。
永福縣隻是南方暴雨的一個縮影。自4月以來,暴雨襲擊南方多個省份,導致多地出現洪澇災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巨大威脅。
為何會北旱南澇?
北方幹旱南方洪澇,目前的形勢異常嚴峻。統計顯示,北方幹旱已波及山河四省、江蘇、陜西、安徽等8個省份,南方的強降雨也不遑多讓,覆蓋福建、廣西、浙江等近10個省區。
幹旱與洪災同時發生,帶來的損失無疑是巨大的。以2023年為例,當年北方幹旱導致近2100萬人受災,農作物減產面積超380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05億元。
而南方的水災造成的損失更大,近5300萬人受災害影響,死亡失蹤309人,直接經濟損失2445億元。
風調雨順是每個華夏人美好的願望,不過這種情況畢竟還是少數,多數年份都是幹旱和洪澇災害並發,給我國農業和經濟帶來巨大損失。
華夏大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為什麼會如此頻繁地遭遇幹旱和洪澇災害,而且幾乎每次都是同時發生呢?
首先,地理環境及氣候環境影響。我國屬於季風性氣候,每年夏天時,南方更容易受到海上濕熱氣流影響,到陸地上變成降水。
而受到秦嶺等阻隔,南方濕熱氣流很難到達北方地區,這就導致北方相對而言幹旱少雨。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北方多幹旱而南方多雨。
至於氣候方面,因為人類工業活動加劇,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全球平均氣溫持續上升,厄爾尼諾現象頻發,極端天氣也隨之越來越多。
一旦發生厄爾尼諾現場,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會持續上升,大范圍海域比往年溫度偏高。可不要小看這一點點溫度變化,帶來的後果可是非常嚴重。
專傢表示,厄爾尼諾現象會導致我國南方降水增加北方降水減少,出現北旱南澇的情形。最近一次厄爾尼諾現場產生於2023年,其影響在2024年表現最為明顯。
其次,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也非常大,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鋼筋混凝土,取代瞭原來的青山綠水,這也影響瞭區域范圍內的小氣候環境。
在農業生產中,很多農民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不合理的耕作方法,也浪費瞭大量的水資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瞭當地旱情。
旱災和洪澇災害無法避免,我們隻能想辦法減少這些災害帶來的影響。一方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減少災害發生頻率,同時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提升水利工程應對災害的能力。
加強各省區的合作和聯控聯防機制,改變以前那種“自掃門前雪”的狀態,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協調機制,增強針對災害的應對能力。
隨著科技發展和觀念進步,全社會共同努力,構建更強大災害應對機制,才能將各類災害的影響降到更低。這項任務任重道遠,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