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來,人民空軍捍衛著祖國的領空,實現瞭“讓陸軍飛起來”的傳奇,將一眾敵對勢力攔截在國門之外。但在近75年的時間裡,空軍部隊面臨的更多是停滯和落後,是紙面數據遠遜於西方強國的心餘力絀。
在中國還停留在二代機研發上時,美蘇兩國的四代機已經翱翔在世界上空,核心技術與工業技術的欠缺讓中國的戰機發展難有寸進。就在國內諸多科學傢一籌莫展之時,有一個國傢卻主動找上門來,向中國提供核心發動機,並援助瞭多項關鍵技術。
在該國的幫助下,我國科學傢如同撥開雲霧見天日般消除瞭許多謎團。此後中國航空工業突飛猛進,各類戰機先後問世,助力中國空軍早日騰飛二十年。而這個國傢不是蘇聯,也不是美國,而是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的出手相助
1949年11月人民空軍成立,其首要任務是支援陸軍渡海作戰,類似於輔助作用。但在全球范圍內,空軍部隊都是一支極具進攻性的軍種,從裝備部署來看,無論是強擊機、殲滅機還是轟炸機,都具備隨時作戰、攻防兼備的能力。
1950年朝鮮戰爭與1955年一江山島戰役期間,中國空軍部隊初出茅廬小試牛刀,以一支戰略力量的身份出現。但當時中國空軍隻有兩個新建航空師與兩個團,飛機僅有114架,對比美國的15個空軍聯隊與1100餘架戰機,簡直是不入流。以至於麥克阿瑟傲慢的評價道:中國沒有空軍部隊。
1957年國傢對空軍與防空軍進行瞭合並,空軍部隊由此逐漸朝向防空型發展,這一時期中國防禦性殲擊機數量占比甚至在70%以上,實際作戰能力不容樂觀。1986年國防大學的一場學術報告期間,一名學員向時任空軍司令員的王海遞瞭一張紙條,上面赫然寫著幾個大字:有沒有空軍戰略?
王海看向紙條沉默片刻,隨後將條子放在瞭一旁,並沒有進行任何作答。事實上當時的中國空軍不僅沒有明確的發展戰略,甚至連大致的發展方向都極其模糊。六十年代的蘇聯援助讓我國工業擁有短暫騰飛,但關於航空工業的核心技術卻始終存在一層壁壘,這讓中國空軍陷入到黑色禁區之中。
八十年代開始,美俄的四代戰機就已經登上瞭世界舞臺,1997年美國更是推出瞭五代機F-22,這種進度令全球各國都深感絕望。當時我國所服役的仍是三代水平的殲8,兩代的差距讓我國連美軍的尾燈都看不到。
中美蜜月期,美國也曾考慮過向我國出售高性能四代機F-16,但經濟的貧乏讓我們隻能買得起一些雷達。這就是後來被稱為“和平典范”的項目計劃,通過幫殲8更換F-16的雷達,來最大限度提升其攻擊距離。所謂富有富的過法,窮有窮的活法嘛。
那我國空軍又是如何走上一條“致富之路”的呢?這就要不得不感謝白俄羅斯。蘇聯軍事工業名震全球十分發達,但分佈卻極其不均,核心工業都分佈在東歐,亞洲土地主要用於提供資源,蘇聯最強的三個加盟國分別是烏克蘭、俄羅斯以及白俄羅斯,其中白俄羅斯的工業體系主要以繼承精密軍械和高級科研為主。
中白之間的密切軍工合作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即便蘇聯解體後,雙方在航空領域的合作仍未中斷,白俄羅斯向中國軍工、航天、信息通信等多領域輸送瞭大量核心技術。這些技術均來自於蘇聯時期的自主研發,在當時處於高水平先進水準。
白俄羅斯的558飛機修理廠就曾與我國展開深度合作,該修理廠在維修升級蘇-27、蘇-30、米格-29等先進戰機擁有極其豐富的經驗,並將這些知識毫無保留的悉數傳授給瞭我國。戰機維修升級是一項極其艱難的工作,需要對機型的構造和技術細節進行全面瞭解,其難度之高不亞於制造一架全新戰機。
為瞭幫助我國深度瞭解戰機技術,白俄羅斯不僅向我國詳細講解瞭機身結構設計、發動機安裝維護、航電系統集成、武器系統配置等領域的相關知識,還派遣專業設計師、工程師團隊赴華指導,一對一的幫扶我國解決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
白俄羅斯的技術援助不僅加強瞭兩國的軍事交流,還讓我國軍用發動機技術得到瞭質變突破。在此技術基礎下,我國逐漸能自主生產高性能發動機,進一步降低瞭外國軍事裝備的依賴度,加快瞭中國國防現代化進程,也直接推動瞭國產版本蘇27的加速問世。
2023年中國戰鬥機數量公佈於世,總戰機數量規模達到3200餘架,其中包括140架殲20、262架殲16、60架殲15等等,各類四五代機合計總數多達1500架之多,而這就是如今中國空軍的強悍實力。
中白未來合作
除瞭航空工業外,白俄羅斯在導彈車技術上也向我國提供瞭大量援助。五六十年代因技術受限,導彈發射基本采用發射井模式,但這極易被敵軍偵查系統發現,進而被精準打擊。於是隨著科技發展,各國先後推出瞭水下潛艇發射、公路發射、鐵路發射等多種模式,但導彈機動發射的前提是需要性能穩定可靠的特種車輛。
六七十年代,蘇美法三國的導彈運輸發射車陸續現世。無奈中國的特種車輛水平落後,一直到1984年閱兵式上,我國彈道導彈也隻有落伍的牽引車,根本沒有任何一體化車輛。直到九十年代後,中白展開軍事合作,才填補瞭我國特種車輛的空白。
1998年白俄羅斯對我國湖北萬山特種汽車廠進行投資,提供技術在中國本土進行制造,我國的導彈牽引卡車工業才算正式開始啟程。白俄羅斯首先傳授中國的是MAZ543-M20型汽車,萬山廠通過技術鉆研制造出瞭載重20多噸的WS2400型越野重型卡車,成功讓東風11近程導彈擁有瞭機動發射能力。
之後中白進一步加深合作,我國向白俄羅斯工程團隊虛心請教大型載重牽引車的設計技術,最終成功突破瞭導彈牽引車的多個難點,設計出瞭TA-5450型重型越野卡、HTF-5980A型越野重卡等驚世之作。如今的我們經常為東風系列超音速導彈而深感驚嘆,但誰又能想到,當年一臺導彈發射車就已經讓中國工業抓耳撓腮、想破頭皮呢?
如今的中國和白俄羅斯,依然保持著十分密切的軍事合作關系。2016年中白聯手研制瞭波羅乃茲火箭炮,該系列火箭炮是白俄羅斯遠程作戰的絕對主力。
2022年9月15日,我國主席習近平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出席瞭上和組織第22次會議,其中雙方一致決定將中白關系升級為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深化高層交往,加強各領域合作。
同年,白俄羅斯還申請加入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而就在今年7月4日,該申請終於通過,白俄羅斯正式成為瞭上合組織的一員。近年來,白俄羅斯飽受恐怖主義之苦,在加入上合組織後,中國能與白俄羅斯舉辦更多聯合反恐演習,共享關於組織犯罪網絡情報,雙方還能互相提供培訓項目等等。
而這,隻是中白之間軍事及各領域合作的起點。未來道路上,兩國攜手共進必將大有一番作為。
信息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空軍戰略轉型歷程:從零到空天一體攻防兼備人民日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共和國關於建立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聯合聲明觀察者網:阿麗娜:加入上合後,白俄羅斯和中國的軍事合作會有哪些推進?
#尋找熱愛表達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