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今天我們隻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經常鬧矛盾,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們之前都屬於一個國傢。既然同屬於一個國傢,又為什麼要分傢,既然分瞭傢,為什麼還要經常打仗?
說到這,大傢可能會想到另外兩個國傢,沒錯,就是現在打瞭兩年多還毫無停歇跡象的俄羅斯和烏克蘭。
這一類“兄弟愛恨”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英國殖民印度之前,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傢,隻是一個地理位置,那時候的印度包括瞭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語言的人,按照我們的想法,既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無論是什麼民族,都應該團結一致才對,但在印度並沒有。
因為有些宗教之間互為仇敵,所以這片土地上會經常發生宗教矛盾爭端,比如人數最多的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間就經常有矛盾。
直到1757年英國殖民瞭這片土地,這種宗教矛盾依舊存在。於是在1906年,穆斯林聯盟成立,因為當時的印度國大黨中,大部分成員都是印度教,所以在國大黨中,穆斯林並沒有對等的話語權。
這樣的矛盾一直持續下去,直到1930年的時候,穆斯林領袖阿拉瑪·伊克巴爾在就職演講中提出,有必要成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傢。
不過這時候的印度並不是印度教的,也不是穆斯林的,而是英國殖民者的,面對穆斯林的想法,他們會同意嗎?當然同意瞭。
首先他們也發現瞭,印度教和穆斯林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如果把他們放在一起,隨時都會發生街頭鬥毆事件,這樣隻會加大管理難度。
當時英國還要面對二戰的壓力,並且也是在同一個時期,印度還有很多人爆發瞭獨立運動,種種壓力之下,英國已經無力管理印度瞭。於是英國政府頒佈瞭《蒙巴頓方案》,印度正式實行“印巴分制”。
然而印度這片土地上的宗教復雜程度豈是英國人能夠處理的,在沒有印度人的幫助的情況下,英國人用瞭兩個月才從地圖上劃出瞭一條“雷德克裡夫線”。
這條線直到印巴獨立當天才公佈,很多人也是到瞭那天,才知道自己屬於哪個國傢,於是在這片土地上,上演瞭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印度教從巴基斯坦遷到印度,穆斯林從印度遷到巴基斯坦。
然而這個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印度教和穆斯林發生瞭暴力沖突、屠殺和報復,後來粗略統計瞭一下,有五十萬人在沖突中喪生,而造成這些流血事件的原因,正是英國人不負責任的“一刀切”。
也正是這種一刀切的做法,讓90%的工業地區歸到瞭印度,留給巴基斯坦的基本上都是農業地區。除此之外,巴基斯坦還被分成瞭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靠近阿富汗的那部分是西巴基斯坦,靠近孟加拉灣的那部分是東巴基斯坦。
另外還有一塊土地一直沒有確定歸屬問題,那就是“克什米爾”,也是後來印巴發生戰爭的導火索。
1947年10月,印巴為爭奪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爆發瞭第一次武裝沖突,如果不是聯合國主動介入,這場沖突可能會一直持續下去。聯合國提出建議,印巴雙方先停火,克什米爾的問題應該讓克什米爾公民投票決定。
雙方接受瞭聯合國的方案,最終巴基斯坦獲得瞭克什米爾的五分之二土地和四分之一人口,印度獲得瞭克什米爾五分之三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從此克什米爾被兩個政府同時管理。
後來巴基斯坦認為克什米爾內部的問題可以繼續用投票來決定,但印度不接受這條意見,因為克什米爾大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這種情況對巴基斯坦有利而對印度無利。所以1965年5月,印巴沖突再次爆發,雙方打瞭四個月之後,聯合國再次介入調停。
然而停戰沒多久,雙方在1971年又打瞭一仗,不過這次不是因為克什米爾問題,而是因為巴基斯坦的內政問題。
1970年底,巴基斯坦開始大選,沒想到因為選票問題東巴基斯坦發生瞭暴亂,整個巴基斯坦陷入瞭內戰狀態。這給瞭印度可乘之機。
他們利用東、西巴基斯坦的對立問題制造矛盾,企圖通過內戰肢解巴基斯坦。為此印度一方面慫恿東巴獨立,一方面又向巴基斯坦派兵,1971年11月,印巴爆發瞭第三次戰爭。
這次雖然國際上對巴基斯坦的遭遇表示同情,並呼籲印度立刻停戰,但印度依舊堅持自己的計劃,並於12月5日占領瞭錫爾赫特、庫米拉、費尼等地,12月16日,東巴基斯坦投降,印度政府實現瞭自己的戰略目標,這才停止瞭戰爭。
雖然後來巴基斯坦總理呼籲保衛領土完整,但是被肢解已成事實,如果再繼續爭鬥下去,隻會勞民傷財。所以1972年6月28日,印巴會談之後簽署瞭《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雙邊關系協定》,雙方的矛盾才暫時得到瞭控制。
如今印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是雙方手上都有核武器,雖然這在矛盾中很危險,但是卻可以讓他們保持冷靜,雙方達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