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裡能種植點什麼作物呢?穩定土壤的仙人掌、防風固沙的梭梭亦或者具備經濟效益的西瓜土豆。但這些作物的規模種植早已不算稀奇,可你聽說過在沙漠種小麥嗎?
2024年6月4日,新疆麥蓋提縣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西南邊緣,一片金燦燦的麥子迎來瞭豐收的喜悅。這是全國面積最龐大的純沙漠麥田試種區,茫茫沙漠與滾滾麥浪僅有一線之隔。經過收割統計,當地小麥畝產294公斤,容量每升825克,完全符合國傢一級小麥標準!
毫無疑問,這是一份堪稱驚艷的成績單,可在沙漠實現大規模化小麥種植,這些農業工作者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呢?聽說除瞭小麥出產以外,專傢們還發現瞭意外收獲,這又是什麼?
沙漠種小麥
三年疫情外加氣候因素影響,全球范圍內的各國糧食供應都面臨著或多或少的緊缺狀況。相關世界組織調查統計,每天大約有8.28億人無法解決溫飽,處於饑餓狀態。而中國在去年因南洪北旱的極端天氣,糧食產量竟然也出現瞭罕見減產。
2023年全國夏糧產量僅有14613萬噸,較前年減少127.4萬噸。中國糧食人均雖然一直在470公斤以上,高於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的400公斤,但由於整體處於緊平衡狀態且結構性矛盾突出,因此本次糧食減產再次繃緊瞭政府對於糧食安全的緊張神經。究竟要如何提高糧食產量,成瞭迫在眉睫的待解難題。
中國雖地大物博,但內陸多省的土地面積已經是開發徹底物盡其用,隻有新疆區域一望無際的荒漠與沙化地是待開發區。2022年第六次全國荒漠沙化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荒漠化土地為257.37萬平方公裡,沙化土地面積168.78萬平方公裡。雖然各項數據較2014年統計時都有大幅減少,但依然是全國人民的一塊心病。
為瞭保障國傢糧食安全,將“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落到實處,中國農業科研者將目光放在瞭西部沙漠區,如果能將這上百萬平方公裡的沙化土地有效利用,中國將徹底解決糧食憂患問題,說不定還能釋放內地省份的發展空間。經過一番勘測,喀什地區的麥蓋提縣成瞭重點支援地區,負責對口支援的是山東日照市技術人員。
麥蓋提縣三面環沙,全縣90%的面積都被沙漠覆蓋,擁有46萬畝輕度鹽堿地和15萬畝重度鹽堿地。其土地有機質含量極低,育種能力差勁,傳統小麥與各類農作物根本無法種植。想要在這裡開辟一片糧食產區,似乎是天方夜譚的神話。
自2010年起,日照市便全面負責對口支援麥蓋提縣。14年時間中,援疆指揮部與龍頭企業五征公司依照麥蓋提縣的整體規劃,已經在縣城邊緣的沙漠區建立瞭46萬畝的防風緩沖區,有效阻止瞭風沙對縣城的侵襲。
但有一天,日照援疆指揮部民生組副組長韓勇突然與五征公司商議:可以在推進防風固沙的同時,在後方種上小麥,既能響應國傢糧食號召,也能改良當地沙漠土壤,將沙漠逐步改造為熟地。
這是個大膽的想法,但所有偉大的開始,都源於一次勇敢的嘗試。種地首先最重要的自然是平整土地,塔克拉瑪幹屬於流動沙漠,種植環境十分極端,如果在平整土地後沒有及時種植,一場不大不小的沙塵暴就會迅速讓工作人員的努力功虧一簣。
五征公司花費瞭整整2個月,將沙漠的地平高度差推至不超過5厘米。但在播種時又面臨著沙漠養分低、蒸發量大、鹽分高等多項難題,援疆企業經過鉆研,探索出瞭一個獨到的栽培模式:小麥播種時,在沙漠中添加保水劑、固沙劑、有機肥等材料,讓沙漠粘連成塊,進而滿足小麥後續生長條件。
在培育時,工作人員還會噴灑植物抗氧劑,並且從壽光一公司引進瞭先進水肥一體化自動裝置。壽光當地公司隻需要將調配完畢的水肥裝入罐中,接著運輸至新疆就能通過地下管道將水肥直接輸送至植物根部,全過程均可通過手機遙控管理。五大罐水肥能有效管理2000畝地,同時節約減少35%的水源和30%的肥料,有效提質增產。
在最為關鍵的麥種選擇上,援疆人員從新疆農科院擇優選用瞭‘新冬20’小麥品種。該品種早熟性和豐產穩定性優質突出,屬於優質中筋拉面類型,也是新疆區域種植面積最廣泛的麥種之一。為瞭監測小麥的實時發育,當地還配備瞭地下感應裝置,能同步檢測溫度濕度與酸堿度等數值。
截至目前,援疆人員已經在沙漠邊緣種植瞭整整7000畝小麥,一切相關工作都已準備妥當,但援疆人員的心理其實依然惴惴不安。在咨詢瞭山東農科院、新疆農業院的專傢後,援疆人員將預期畝產量定在瞭200公斤這個數字。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收獲成果反而給瞭援疆人員一份意外之喜——畝產高達294公斤,達到國傢一級小麥標準,給予瞭援疆人員繼續前進的極大動力。韓勇表示,在種植過程中我們也積累瞭豐富經驗,滴灌帶鋪設過寬,冬季小麥提前播種長勢更好等等。
接下來我們打算在未來3~5年內,將種植面積擴大至5萬畝以上,畝產提升至350公斤以上,防風固沙工程也許繼續推進,擴大到100萬畝!
意外之喜
在完成小麥收割之後,援疆人員還發現瞭小麥種植的意外之喜。那就是小麥遺留的麥秸稈會如同草方格一般,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這些秸稈還會在5年之內徹底腐爛,形成新的有機物,為後續新小麥的種植提供豐富營養元素,屬實是良性循環瞭。
麥蓋提縣幾十公裡之外的莎車縣,前年便開始瞭冬小麥種植,短短一季度的理論畝產就達到瞭690公斤,並且還驚喜的發現瞭土地鹽堿度被有效降低。目前整個喀什地區都在風風火火的大規模推廣該種植技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萬畝黃沙終將變為碧綠良田。
事實上除瞭小麥種植以外,麥蓋提縣近兩年也在嘗試經濟作物的規模化種植,來達到生態經濟雙豐收的目的。當地政府選擇的經濟作物是肉蓯蓉,據當地村民伊馬木穆薩講述,他通過拖拉機播種肉蓯蓉,每天的經濟收入在1000元上下,單月收入能突破3萬。並且後期肉蓯蓉成熟後,村民們還能來此就業,再度增添不少收入。
根據麥蓋提縣胡楊林場黨支部書記殷紅海介紹,今年當地一共承接瞭8000畝肉蓯蓉,並且全部實現瞭機械化種植,共聘請瞭6位機械手,隻要一個月時間就能全部完成播種。
如今肉蓯蓉種植已經是當地的招牌經濟產業,以皖新中凱生物為首的龍頭企業現已建立1.5萬畝梭梭肉蓯蓉種植基地,讓從前寸草不生的荒地成瞭發傢致富的寶地。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是國傢發展農業的新興戰略,藏糧於地就是擴大糧食種植面積,2011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112980公頃,十年間增加到116767公頃。而藏糧於技則是通過科技來提升糧食產量,其中糧食單產數據最能體現藏糧於技的水平。過去十年間,我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從每公頃5208公斤提升至5733公斤,實現瞭質的飛躍。
未來十年我國將全力向荒地、沙地、鹽堿地進攻,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攥在手上!
信息來源:
科創中國:厲害瞭!中國最大的純沙漠麥田試種成功農業大眾報:在沙漠試種小麥成功,如何做到的?科普中國:沙漠溫室種水稻!中國科學傢如何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尋找熱愛表達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