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的黃金、石油以及糧食等核心戰略物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大量運往中國。這引起瞭西方的高度重視,在他們看來,中國對於大宗商品的進口體量是遠超自身正常需求的,這種不尋常的舉動似乎有些上世紀毛主席提出的“廣積糧”的意味。
因此西方人士認為,中國對大宗商品的物資囤積,並非是一種防禦性措施,極有可能是為短期內將要發生的世界大變局作準備。
事實上,美國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客觀數據證實瞭我國的確是在加大力度進口戰略物資。可在眼下世界格局中,我國擴大進口規模的動力是什麼?我們又需要應對什麼?
擴大進口
今年7月30日,在國新辦舉辦的“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新聞發佈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良公佈瞭我國上半年農產品準入工作的詳情。半年中,我國一直在加強應對國際局勢的變化能力,糧食和石油一船又一船的運抵中國,同時我國還加大囤購黃金力度,讓西方國傢十分驚異。
首先是糧食,近月我國海關總署突然降低瞭海外農產品的準入門檻,擴大瞭其準入范圍,這代表我國徹底打開瞭海外農產品的大門。外媒預測,我國接下來會繼續擴大小麥、玉米、大豆等農產品的進口規模,來進一步保障國人糧食安全。
數據顯示也的確如此,在今年度前六個月,我國累計進口糧食8418萬噸,進口額為2574.2億人民幣,其中進口量同比增長47%,進口額卻同比減少瞭13.9%。也就是說,我國用更低的成本收購瞭更多的糧食,這是一件難得的大喜事。
近期農產品進口中,主糧農產品依然是小麥,上半年小麥累計進口總數高達920.3萬噸,同比上升15%。除瞭糧食外,我國還源源不斷的從全球能源公司手中大量進口石油,並且與沙特、阿聯酋、委內瑞拉等產油大國均簽署瞭石油進出口協議。
2023年我國能源產品進口量增幅高達27.2%,平均每天會購買1130萬桶石油,已經成為瞭全球最大的資源進口國。按照西方人士的消息,中國國有石油公司已經接到上級明確要求,必須增加6000萬桶原油以作應急儲備,來保障國傢能源供應安全。
這個說法的真假我們無從得知,但從中國政府的官方數據來看,我國在去年底累計進口原油5.6億噸,同比增長11%,原油進口量和加工增速均出現明顯上漲。
第三就是黃金,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在過去一年中,我國黃金儲備增加224噸。自2019年底至今,至少有3367噸黃金從歐美主要國際黃金市場,分批次陸續運抵中國。截至目前我國官方黃金儲備達到瞭2264噸,相較於六年前增長超過20%,是三十年來的最高水平。
並且這一趨勢預計還會繼續攀升,盡管如今的全球黃金價格創下歷史新高,同時人民幣表現持續疲軟,但在今年前四個月,我國還是不斷從全球搶購黃金,其中央行累計購買29噸黃金。這一舉動甚至嚇壞瞭不少國際金融投資者,諸多國傢的中央銀行也紛紛跟隨效仿中國央行的舉措加購黃金,來提升本國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
除瞭黃金、石油與糧食,其實我國在天然氣和礦產等關鍵戰略物資上,也有著不同程度的加量動作。這引起瞭美西方的疑問不解,中國加大這些物資商品進口力度的目的究竟是為瞭什麼?中國究竟在為什麼做準備?
未雨綢繆
按照西方外媒的說法,中方舉措是完全出自政治方面的考量,是為瞭日後的潛在戰爭做準備。這個說法不無道理,近些年來中國南海與臺海局勢並不安穩,2023年美國國防部公佈瞭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危險行為,次數之多達到200起,是此前十年之總和。如果算上美國所謂的“針對美國和盟友”的行為,事件次數更是達到300多起。
在美國的暗中支持和推動下,菲律賓屢次在南海仁愛礁和黃巖島進行瘋狂挑釁,甚至膽敢與我國海警船發生直接碰撞。美國也數次與菲律賓在南海展開聯合軍事演習,這無疑會加劇地區緊張局勢。諸如東海和邊境地區,也有日本和印度虎視眈眈,我國目前所面臨的地緣局勢,的確空前復雜。
美國前海軍情局代表斯達曼同時指出,俄烏沖突之後,俄羅斯立刻遭到瞭西方國傢的集體制裁。這為中國敲響瞭警鐘,日後解放軍想要通過武力收復臺灣,也必然會面臨俄羅斯同樣的境遇。而事先囤積石油黃金和糧食,能讓中國最大限度的減輕戰時制裁影響,這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戰略佈局信號。
另有媒體稱,中國是希望通過讓人民幣貶值來促進進口,實現刺激經濟的目的。而囤積黃金石油等戰略資源,能切實保障金融安全,提升本國議價能力,對今後穩定經濟,減輕貶值負面影響都有極大作用。
西方戰略佈局的說法,從邏輯上也說得過去,但仔細分析未免有些淺薄狹隘,中國對此事的考量遠不止於此。中國目前仍處在發展途中,雖然國內體量已經相當龐大,但想要在長遠發展中取得先機,必然要掌握更加海量的資源。這些戰略資源也必須要提前儲備,等到用時再去購買,所面臨的隻會是種種阻礙和制裁。
從增加黃金儲備一事分析,中國的國際儲備是多元化的,黃金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即便世界金融市場發生動蕩,其表現一般而言也十分平穩,因此提升黃金儲備十分有助於加強國傢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我國需要靈活調整儲備組合的配置,確保其安全性、流動性與長期的保值增值。
如今中美貿易趨於緊張,技術競爭日漸加劇,多元化儲備資產能最大限度降低地緣政治所引發的風險,所以我們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將美元換為黃金這種高價值金屬,同時也要減少美債持有量。
關於美債,其實目前已經成為瞭全球各國的燙手山芋。近些年來美國不斷加息,本國政府面臨著嚴重的債務違約風險,美債持有者紛紛選擇拋售美債。2022年日本凈拋售2523億美元美國國債,持倉降至1.07萬億美元。
同年我國也選擇凈拋售1732億美元美債,在今年第一季度,我國又減輕瞭400億美元美債以及100億美元美機構債券。截止去年末,我國所持美債總額已經下探到7700億美元,可以預料未來這種趨勢隻會更加強烈。
至於糧食領域,我國早就劃定瞭18億畝耕地紅線,來確保國民基本糧食物資的自給自足不受侵犯。目前國傢大力從海外進口糧食,主要用處是榨油和牲畜養殖。同時我國與俄羅斯長期保持良好糧食貿易關系,但現在美國對在中俄關系之間處處施壓,為瞭防止在美國壓力下兩國貿易受到影響,我們隻能在當下正常貿易中能多買就多買。
中國在能源領域的規劃更為長遠,我們現在已經建立瞭4條能源進口通道,即便海上能源運輸線被完全切斷,我國依然能從中亞與俄羅斯得到穩定能源供應。能源合作是多多益善,渠道多樣化永遠有益無弊。
信息來源:
E能圈:一文解讀國內大宗供應鏈“四巨頭”:廈門象嶼、物產中大、建發股份、廈門國貿觀察者網:美國將拉攏更多國傢應對中國產能過剩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這場發佈會信息量很大
#尋找熱愛表達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