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的世界格局並不太平,從金融戰、病毒戰到局部沖突熱戰,除瞭世界第三次大戰未曾爆發外,所有形式的陣營對抗幾乎均已上演。
眼下唯獨還有最後一步政治險棋沒有走,那就是糧食危機。
但其實在中國之外,糧食危機已經在部分地區全面打響瞭,比如我們的鄰國日本和韓國。
日本從本月初地震預警開始就出現瞭嚴重米荒,就連政府都親口承認瞭糧食緊缺,甚至考慮動用儲備糧瞭。同時韓國的糧食短缺也始終未能得到解決,政府已經準備往市場投放17萬噸的農產品緩解糧荒。
發達國傢竟然出現糧食危機,這在新世紀是難得一見的稀罕事。可平白無故,為何日韓兩個發達國傢突然就陷入瞭糧食危機瞭呢?為什麼說此次日韓危機,最應提起警惕的是我國呢?
日韓糧食困境
與人們的固有印象不同,日韓兩國的農業經濟水平雖然發達,平日中更是宣傳糧食儲備充足,但是實則兩國的糧食自給率始終低居全球墊底水平,這與兩國自然條件匱乏、耕地面積狹小有著重大關系。
所謂糧食自給率是指各國之間小麥、大米、玉米的產量和國內消費量的比率,它是衡量國傢糧食安全的重要指標。聯合國糧食溫飽線的標準是每年人均400斤糧食,糧食自給率95%以上,糧食儲備至少達到本年度糧食消費的18%。
首先是日本,根據《金融時報》數據,日本的最新糧食自給率僅有38%,其中一些主糧的進口率已經達到嚴重扭曲的地步。比如小麥進口率83%、大豆78%,食用油更是高達97%,可以說日本的糧食安全是嚴重依賴國際市場的。
為瞭緩解本國糧食危機,日本政府近些年來不斷呼籲加強糧食安全底線,提出振興農業、發展技術的政策計劃。但由於國內農民老齡化問題,日本的刺激政策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所獲效果甚微,時至今日應對外部沖擊的能力還是過於薄弱。
韓國的糧食安全更是難堪重負,根據韓國農村研究院發佈的《通過統計看世界上的韓國農業》數據,在2021~2023年間,韓國糧食自給率從2008年的31.3%下降到瞭慘不忍睹的19.5%。
在自給率下降的同時,韓國農畜產品的貿易逆差被進一步拉大,2022短短一年便增加瞭56.76億美元,這證明韓國的糧食進口依存度之高,已經到瞭近乎扭曲病態的地步。
這兩個國傢目前都面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易受國際糧食市場供應與價格波動的沖擊,糧食安全體系極其脆弱,極易受到自然災害、政治動蕩的影響。
就像本月8日日本宮崎縣發生7.1級地震後,日本氣象廳隨即發佈瞭地震預警,呼籲廣發民眾在未來一周內提高安全警惕,做好生活物資的防備。
結果引發瞭日本消費者的瘋狂搶購,短短一日之內,各大超市的米油等生活物資被搶購一空。一位身居東京的華人面對采訪時表示:8月20日後,東京和大阪的超級就出現瞭大米斷供的情況,本以為超市會迅速補貨,但直到月底整個超市一個米粒都沒見到,我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找錯瞭貨架。
另一位華人表示:運氣好的話,在一些小超市還是能找到庫存大米的,但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一袋10斤大米售價高達3200日元,至少漲瞭1/5!
而根據日本官方數據顯示,今年7月日本大米均價較去年同期上漲瞭17.2%,是20年來的最高水平,並且各大超市甚至是無米可賣,這就不單單是價格高昂的問題瞭。
8月26日,大阪知事吉村洋文在記者會上表示,將考慮動用儲備米,來緩解市場的大米緊缺。大阪知事相當於我國省長,他的話還是相當具備含金量的,這也從側面印證瞭日本現在的糧荒已經到瞭地區最高政府都無法遮掩的地步瞭。
韓國的糧食緊缺也同樣嚴重,為瞭遏制市場物價的通貨膨脹,韓國財政部於28日對外宣佈,將在中秋節前朝市場投放17萬噸的農產品,同時向農副產品生產商補貼700億韓元。
幾乎同一時間段,中國的兩大鄰國都遭受到瞭嚴重的糧食危機,並且國際供應出現瞭緊缺,這背後是否有不可告人的因素呢?
美國的糧食戰
美國維持世界霸權的終極武器,除瞭獨步全球的軍事力量和霸權金融外,還有對全球糧食市場隻手遮天的控制力。
美國幾乎完全掌控瞭世界的糧食交易,四大糧商控制瞭全球80%的糧食交易,其中ADM、邦吉、嘉吉三傢都是美國企業,隻有路易達孚是法企。換言之,如今的美國有能力,也有想法通過押註控制全球糧食產業來獲取財富,這是一次風險極高的嘗試。
日韓與中國地理位置極為接近,兩國與中國糧食市場的關系也是密切相連,如果日韓遭受重大糧食危機,這種沖擊是極有可能波及中國的。深層次思考,如果日韓糧食危機持續惡化,甚至會引發地區局勢的緊張升級,進而威脅地區安全。
鑒於以上兩點,美國是極有可能以日韓作導火索,來操縱糧食市場人為引發一場糧食危機的。通過瘋狂無序的漲價,來將日韓糧食危機擴展至整個亞太地區的恐慌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有效打擊。
國際糧企炒作抬高糧食價格,加上水軍在國內推波助瀾的營造人為恐慌,屆時糧食和副食品價格一定會出現突然漲價,造成短期的經濟混亂。國際資本此時還能提前佈局,通過低位抄底股票、期貨以及債券等糧食金融產品來收割羊毛,從而實現打壓中國經濟與賺取利益的雙重效果。
8月14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佈辭職,或多或少就有糧食危機的因素。岸田文雄提前預見瞭國際資本對於日韓糧食危機的企圖,加上內政矛盾和外交掣肘,讓他感到瞭前所未有的執政困境,為瞭不背負過多政治責任,岸田文雄最終選擇辭職以求自保。
很多人可能會提出質疑,難道國際資本費盡周章發動日韓糧食危機,繞這麼一大圈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打壓中國?既然美國對全球糧食有如此重大的話語權,為何不直接挑戰中國糧食市場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國際資本清楚中國糧食體系的穩定性,他們是無法戰勝中國國儲糧系統的。
《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4-2033)》顯示,我國糧食總產量有望在2024年達到7.04億噸,十年後更是可能突破至7.66億噸。而在2023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6.95億噸,人均糧食占有量接近半噸,超過國際糧食安全警戒線設定的人均400公斤標準。
截止2023年,中國糧食生產已經實現瞭十九連豐,口糧自給率水平在100%以上,谷物自給率在95%以上,做到瞭谷物基本自給,口糧作對安全的保障。同時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已經全面邁入世界第一梯隊,未來農業農村部將繼續深耕於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和攻關。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14億人的吃飯問題更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在新時代,中國人已經有信心和底氣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打造夯實的糧食安全根基。
信息來源:
第一財經:日本米價創20年新高,為何“米荒”?新京報:假如我們有7億噸糧食,夠14億中國人吃一年嗎?觀察者網:“過於依賴外部進口,日本脆弱的糧食供應系統面臨空前危機”
#尋找熱愛表達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