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崗職工都會積極參加社保,主要是用人單位繳納社保的大頭,而個人隻繳納社保的小頭。不過,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的占比卻較低。資料顯示,靈活就業人員數量超過2億人,但繳納職工社保的卻隻有8000萬人,占比不足總人數的一半。所謂靈活就業人員,就是指工作不固定,收入不穩定的人員。比如,臨時工、小時工、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等等。
於是,就有不少網友感到十分困惑,他們提出:靈活就業人員既沒有固定的工作,也沒有穩定收入,恰恰是最需要社會保障的群體。為什麼繳納職工社保的人數占比卻不足一半。難道他們就不擔心不參加社保,將來就沒有任何保障的後果嗎?對此,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5大紮心的理由:
第一,收入不穩定,社保年年漲
通常在崗職工既有穩定的工作收入,而且繳納社保還是用人單位出大頭。而靈活就業人員則不同瞭,不僅收入不穩定,而且還要100%繳納社保 。這樣的繳費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此外,社保費用年年都在漲,這無疑會加大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壓力。
而社保費用之所以年年都在漲,主要是以當地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平均工資漲瞭,社保費用自然就要年年上漲。但問題是,現在多數靈活就業人員收入減少或沒有收入來源,承受不瞭年年上漲的社保費用。
第二,回本太困難,以後會更難
即使靈活就業人員按最低標準繳納社保,到瞭60歲退休之後,至少要拿8-9年的退休金才能回本。這意味著,靈活就業人員至少要70歲以上,才能收回繳費成本。資料顯示,在人群當中能活過70歲的人,占比在50%左右。
這意味著,至少有一半以上繳納社保的靈活就業人是很難回本的。所以,在很多靈活就業人員看來,自己辛苦勞累一輩子,萬一活不到70歲,那豈不是就虧瞭嗎? 更何況,現在延遲退休至63歲,靈活就業人員以後要想回本就更難瞭。
第三,繳費壓力大,退休金較少
通常靈活就業人員都是按照最低標準繳納養老金,即使頂著巨大壓力,繳費年限達到15年最低標準,甚至是18年,等到退休之後,退休金也隻有1-2000元。而這點退休金在三四線城市日子都過得緊巴巴,就更別說在大城市裡生活瞭。所以,在很多靈活就業人員看來,與其在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還是很難生存下去,倒還不如不交社保,平時多存點錢,用於以後養老,然後再去買份醫療保險,這樣更實在一些。
第四,繳費支出多,各項保障少
與在崗職工相比,靈活就業人員要100%繳納社保,卻無法享受到所有的社保待遇。從目前來看,靈活就業人員隻能享受到五險中的醫療和養老這兩大保險,而在崗職工則可以享受到除醫療和養老保險之外的,失業、工傷、生育等三大保險。難道靈活就業人員就沒有失業、工傷等事情嗎?顯然,靈活就業人員不僅繳費支出多,卻比在崗職工享受到的社保的待遇要少,那誰還願意繳納社保呢?
第五,如果退休前去世,隻能拿到個人賬號的錢
由於沒有固定用人單位,靈活就業人員要100%繳納社保,而在其繳納的社保費用當中,隻有40%計入個人養老賬戶,另外還有60%計入統籌賬戶。那萬一靈活就業人員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前不幸去世。
屆時,傢屬隻能拿到這40%的個人養老賬戶裡的錢,另外60%劃入統籌賬戶的錢,傢屬就拿不到瞭。而在無法全額退還之前繳納社保的情況下,很多靈活就業人員覺得繳納社保很吃虧,就不願意繳費瞭。
當務之前,應該給靈活就業人員更多參與社保的機會。比如,允許靈活就業人員在收入減少或失業的情況下暫停每年提高社保標準。此外,還要讓靈活就業人員享受到與在崗職工一樣的五險待遇。當然,還應對靈活就業群體劃出更多的社保繳納標準,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繳費標準。隻有多管齊下,才能激起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保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