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藥店是一個非常賺錢的行業。一盒進價隻有幾元或十幾元錢的感冒藥,賣給消費者卻要幾十元。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我國藥店門店的數量就已經達到70.1萬。按照14億人口計算,每傢藥店平均服務的人口數量在2000人左右,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傢一傢藥店能分到服務人口6000-7000人之間。
而近些年,國內藥店的生意是越來越難做瞭,倒閉的數量在快速增加。根據權威數據:2024年一季度全國關閉的藥店數量達6778傢,到瞭二季度,倒閉藥店的數量猛增至8792傢。
對此,有不少業內人士都在抱怨,自從2021年醫保個賬改革之後,單位繳納的這部分醫保都劃入統籌基金,醫保個人賬戶收入減少瞭,就導致老百姓去藥店消費的需求減少,這對於高度依賴個人賬戶的藥店無疑是嚴峻挑戰,現在不少零售藥店也都快撐不下去瞭。
事實上,醫保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推動醫保基金從“按人分配”模式,轉向“按病分配”模式。所以,在醫保改革後,流向統籌基金的錢變多瞭,而個人賬戶的資金劃入就減少瞭。資料顯示,2023年醫保個人賬戶收入從2022年的7633億元,下降到6351億元。而這對於零售藥店卻是一個大利空。
因為,個人賬戶是藥店經營總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藥店購藥人群醫保個賬花費金額看,2023年同比下降9%。預計2024年受到個人賬戶收入繼續減少的影響,藥店營收仍將進一步呈現下降趨勢。
對此,很多消費者都表示,反正醫保卡餘額也不多,還不如直接去醫院看病抓藥,至少還有一部分可以被統籌。同時,由於醫保個人賬戶劃入的錢減少瞭,不少消費者對藥品的價格就比較敏感瞭,他們除瞭會選擇價格較低的藥品,往往還會貨比三傢,畢竟個人賬戶上的錢還要省著點花。
當然,除瞭醫保改革,個人賬戶的錢減少,導致現在實體藥店經營困難之外,還有兩大原因,也是讓零售藥店陷入困境:一個是藥店的數量實在太多。有網友做過統計,在他的住處方圓兩公裡范圍內,至少有6傢藥店還在開門營業。試想,我國藥品市場的需求是有限的,如果藥店數量過多,就意味著每傢藥店能分到的蛋糕會越來越少。
另一個是,線上藥店的崛起,也對實體藥店產生沖擊。在我們實行瞭醫保改革之後,個人賬戶的錢減少瞭。於是,一些人就到網上去購買藥品,網上藥店的價格要比實體藥店更便宜,除瞭跑量優勢之外,還有直接從藥廠拿貨,沒有中間商吃差價。正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購物。所以,現在實體藥店生意越來越差,甚至快撐不住,也就不難理解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