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屋養老金成為瞭大傢談論的焦點話題。根據媒體報道,住建部副部長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將推動三項與存量住房有關的新制度,其中就包括瞭房屋養老金、房屋安全保險、房屋定期體檢等。
而這三項新制度,將計劃在22個城市開展試點。而今年下半年,先在上海浦東新區率先試點,計劃明年將在全市推開。據業內人士推測,房屋養老金可能與個人養老金制度相似,由個人與公共賬戶構成。
先來解釋一下,這三項養老金創新制度:1、房屋養老金。現在很多大城市都有大量20年房齡以上的老房子,而房屋養老金就是用於對這些房子進行修繕改造,改善老房子居民的居住環境。
2、房屋安全保險。現在很多老房子在地震、火災、洪水之後,受到瞭嚴重損害,甚至坍塌,如果參加瞭房屋安全保險,那麼保險機構就會在災害發生後進行賠償,這樣可以保障業主的利益。
3、房屋定期體檢。有些老房子的房齡已經40-50年瞭,主體結構很有可能受損,成為危房,這將會影響到居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所以要對這樣的房子進行體檢。
可能很多人會感到奇怪,為什麼房屋養老金會在上海這22座城市進行試點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像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結餘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超過百億,而這些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卻大量沉淀沒有很好地得到利用。所以,實行房屋養老金制度就能更好的盤活這筆資金。
第二,上海等大城市房齡超過30年以上的老舊小區數量較多,對這些的小區進行全面修繕、定期體檢等確實很有必要。如果換成是三四線城市,基本上都是房齡在20年以內的新房子,原先老舊小區的規模並不大。對這類城市進行試點意義不大。
現在問題來瞭,房屋養老金這筆錢究竟該由誰來出呢?對此,一些網友擔心,在實行瞭房屋養老金制度之後,房齡越長的房子,業主出的錢就越多。同時,擁有多套房產的業主,將來出的錢就更多。這恐怕會增加老百姓的經濟負擔。
對此,我們認為,房屋養老金具體細則並沒出臺,所以居民是否能要承擔這筆費用還很難下定論。不過,從目前情況看,房屋養老金不太可能會給居民生活帶來太多的經濟壓力,資金主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公共維修基金。就是居民在購買房子時,就已經產生的公共維修基金,主要是用於本小區的房屋的修繕和保養。這將會被劃入個人賬戶。當然,如果公共維修基金用完瞭,那本小區居民還是要出資進行補充,以確保小區房子維護資金的充盈。
再者,公共賬戶,將由政府出資、公共維修基金的增值收益、職工公積金增值收益等均劃入公共賬戶。公共賬戶資金將由政府統籌管理、並且使用。之所以是以政府出資為主,主要是政府賣地的收入較多,拿出一部分資金用於房屋養老保險的公共賬戶,也是很有必要的。
最後,房屋安全保險的繳納,很可能是由居民自己承擔,或由公共維修基金承擔。不過,如果是居民自己承擔,那就是要遵循以自願為原則。總之,房屋養老金並不會過多加重居民經濟負擔,所以,老房子居民也不必過於擔心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