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造型奇特的古德寺、秋日銀杏勝地的寶通禪寺,武漢市區的這一座古寺是相當小眾。
我如果不是打車去瞭一趟武漢大學口腔醫院,根本不會留意或發現它。它就坐落在人來車往的卓刀泉路上,面朝繁華街區,卻內斂著一股強大的寧靜氣韻。
我去之前,曾在社交平臺搜索過它,去過的人對它的評價除瞭“靜”就是小,基本上無看頭。顯然,與古德寺、寶通禪寺比較起來,這裡倍顯樸素。
近期的一個下午,我從醫院出來後,趁時間寬裕就去瞭一趟。沒有帶相機、也沒有帶無人機,就一雙眼睛和一部手機,對其進行瞭見聞記錄。
古寺免費參觀,平日裡開放時間是早上8:00至傍晚5:00。我到的時候快下午4點瞭。
卓刀泉寺的正門緊閉,右側小門為眾生敞開,小門右側立著一塊石碑,上刻有“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卓刀泉傳說”等字樣。我一愣,頓時歡喜,感覺在武漢鬧市又發現瞭一處不被大眾遊客所關註的小眾寶藏勝地。
“卓刀泉寺”的名字聽起來並不像古德寺、寶通禪寺那麼“禪意”。乍一聽,有“武意”。走進去,果真如此。
寺內除瞭供奉佛祖和菩薩外,還特地供奉瞭關羽。寺內有一口古井(正對大雄寶殿前,也正對關羽銅像前),名為“卓刀泉”。據記載,這口井是三國時期所立,已有1800多年歷史。而這口井正與關羽相關。
公元208年(建安13年)關羽屯兵於此,遇到大旱,士兵無水解渴,一時怨聲四起。關羽聞知,遂拿起他200斤重的青龍刀奮力斫地,並大聲嘆道:“如此炎熱,官兵怎可一日無水呢?”說著,又是連斫幾刀。沒想到,這無心的幾刀竟使地面湧出大量泉水。
關羽大喜,捧一口泉水喝下,甘甜可口,便令三軍暢飲,營中官兵歡呼雀躍,士氣大振。後來,當地人在泉水湧出之地圍瞭一口井,稱其“卓刀泉”。此泉不僅解渴,據說還可療疾。
還有傳說,赤壁大戰前,關羽率兵馬途經此地時,遇大旱。當地有一位老翁告訴關羽:“這裡原是水豐林茂之地,後來出瞭個老虎精,把湖灣水源全部截斷瞭。百姓們為求水用,就把童男童女送給老虎精。”
關羽聞之,鳳眉橫豎,怒不可遏。恰在此時,狂風亂起,一隻猛虎隨風而現。關羽祭起青龍堰月刀,刀在瞬間便化為一條青龍。剎那間,龍虎相搏,天昏地暗。
不久後,猛虎慘敗,趴在地上化成瞭一座石頭山,這就是伏虎山。關羽以刀斫地,仰天大笑。沒想到,就在大刀斫地之處,冒出瞭涓涓清泉。將士們痛飲泉水解渴,軍威士氣大為振奮。
後人為感念關羽,就在此圍地建起瞭廟宇。宋時在此依泉建寺,名曰“禦泉寺”。把猛虎化成的小山稱“伏虎山”。2014年,“三國傳說·卓刀泉傳說”項目成功入選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其實,談起三國文化,除瞭四川、襄陽、荊州等省市外,武漢的三國文化、相關遺址遺跡和傳說也不少。隻是武漢不擅宣傳或是城市文旅發展側重點不同吧。就像武漢地區的嶽飛文化也很濃鬱,但人們瞭解的並不多。
據悉,明初朱楨喝瞭一口卓刀泉後,就命人在此古井上建亭,並還在古井刻上瞭“卓刀泉”三個大字。但這座千年古寺與其他的許多古剎一樣,終究逃不過歷史的洪流,在被毀和重建的路上不斷交替前進。古亭早已不見,古剎局面不斷變化。
如今建築格局為三進院落,一進為山門,入眼即為關聖殿,關聖殿前有一蓮池,池上有跨橋,秋日午後略顯滄桑。
二進為正方形院落,院落裡花木扶疏,院中就是卓刀泉;
三進便是大雄寶殿,位於高臺之上,門前的柿子樹上既結著滿樹柿子,也系著眾生美好願望。看來,這還是一座“有求必應”的古寺,來此求財、求才的人很多。
沿著“安全出口”標識方向走(大雄寶殿右側),可見幾株枝繁葉茂的橘子樹,樹旁疑似可以喝茶問禪。木頭桌椅立顯斑駁,橘子樹散發著淡淡清香,處暑後不見涼意的天氣,在這一刻倒讓我感到山泉般清爽(實際上我滿頭是汗)。
據悉,寺內有三寶。
一是華中地區最大的關公青銅神像;
二是楚昭王朱楨題字的“卓刀泉”;
三是在一般寺院中難得一見的珍品:男身觀音像。
如果大傢有機會的話,不妨去這裡探一探究竟。午間疑似(不確定能不能)還能在此吃齋飯。
地址:武昌伏虎山的西南麓
導航搜索:卓刀泉寺
地鐵2號線-虎泉站D出口步行400米左右
✅開放時間:每日開放(8:00-17:00)
✅不收門票
✅遊覽時間:30-60分鐘
❌不清楚普通遊客能不能在寺廟吃齋飯(寺廟裡有一齋堂,居士香客可以去吃,齋飯時間11:0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