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引言:一念之轉,歸於佛門
2008年春,釋正孝步入山東紅安天臺寺的那一天,天氣晴朗,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在古老的寺廟瓦面上。她穿過由青石鋪成的小徑,兩旁的古木輕輕搖曳,仿佛在歡迎一位新的訪客。天臺寺的古樸和莊嚴顯得格外寧靜,與外界的喧囂形成鮮明對比。
釋正孝的腳步在寺廟的門前停頓瞭片刻。她環顧四周,古木參天,寺廟建築沉穩厚重,飛簷翹角在陽光下閃耀著光澤。她隨著其他參觀者一起,被引導參觀瞭天臺寺的大雄寶殿,殿內金色的佛像莊嚴肅穆,香煙繚繞,誦經聲緩緩流淌。
參觀過程中,釋正孝與一位年長的僧人擦肩而過。那位僧人步履沉穩,面容寧靜,他手中輕搖的木魚發出清脆的聲音,與遠處淙淙水聲交織。釋正孝不經意間聽到瞭他與其他僧侶交談的片段,談及修行的心得與寺廟的日常,話語之中流露出的淡然與坦誠讓她不由自主地駐足聆聽。
午後的時光,釋正孝參加瞭寺內的一個簡短的法會。法會上,眾僧侶的誦經聲鏗鏘有力,梵音四溢,參與的信眾們或合掌或默念,整個大殿彌漫著一種莊嚴而祥和的氛圍。法會結束時,僧侶們逐一向佛像鞠躬,表達他們的虔誠與敬意。
釋正孝在寺廟中靜坐瞭許久,她觀察著來往的僧侶和信眾,每個人都顯得那麼自在,仿佛真正找到瞭內心的安寧。她看到一群小和尚在老僧的帶領下學習打掃庭院,他們動作笨拙卻充滿熱情,老僧則耐心地指導,偶爾露出慈祥的笑容。
當天下午,釋正孝參與瞭一次禪坐。坐墊擺放整齊,僧侶和信眾們一同坐在木地板上,面向佛像,閉目默坐。周圍的一切都變得異常安靜,隻有偶爾傳來的樹葉輕擺聲和遠處的鐘聲。這種靜謐的環境,讓人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平靜。
當夕陽西下,釋正孝在寺廟的後園散步。她走過一排排整齊的菩提樹,樹下的長椅上,幾位僧侶正在交談。她聽到他們談論的是關於佛教經文的解釋和修行中的體悟。釋正孝靜靜地站在一旁,目睹瞭這一幕生活畫面。
夜幕降臨時,釋正孝參加瞭寺廟中的晚課。僧侶們的誦經聲在寧靜的夜空中回響,仿佛每一個字都帶著力量和意義。誦經結束後,釋正孝在寺廟的走廊上緩步,走廊兩旁的石燈籠散發著柔和的光芒,照亮瞭她的歸途。經歷瞭一天的沉浸式體驗後,釋正孝最終做出瞭削發為尼的決定,她要放棄自己的學業。
剃度儀式:父親的淚水與堅決的選擇
剃度儀式在天臺寺的大殿內舉行,殿內裝飾莊嚴,香爐中升騰的香煙繚繞整個空間,為儀式增添瞭一份肅穆和神聖。寺廟的大鐘緩緩敲響,聲音低沉而悠長,回蕩在每個角落。
釋正孝穿著一襲簡單的白衣,站在佛像前,她的頭發披散在肩上,黑發在寺廟的燈光下顯得格外亮眼。寺廟的主持僧侶,一位年邁的和尚,穿著傳統的僧袍,手持剃刀,他的動作緩慢而謹慎。
參加儀式的人們靜靜地站著,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壓抑的靜默。釋正孝的父親,一位中年男子,穿著整潔的衣服,站在人群中稍微靠前的位置,他的目光緊緊鎖定在女兒的身上。他看著女兒走向儀式的中心,釋正孝的步伐堅定,她在主持和尚面前俯首行禮,然後緩緩坐下。
剃度開始瞭,主持和尚輕聲念著佛經,隨後舉起剃刀,輕輕觸碰到釋正孝的頭發。隨著第一縷長發落地,寺內響起低沉的木魚聲,增添瞭儀式的莊重氣氛。剃刀一次又一次地滑過她的發絲,黑色的長發逐漸堆積在腳邊。
釋正孝的父親目睹這一幕,面無表情地站著,他的雙手微微顫抖。周圍的人群中,有些人低聲念誦經文,有些則默默觀看,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莊嚴和期待的氛圍。隨著剃度進行,寺廟中不時傳來輕輕的哭聲和安慰的低語。
隨著最後一縷頭發的落地,釋正孝的頭頂已完全光滑。主持和尚輕輕放下剃刀,然後為她披上瞭一件新的僧袍——這是她作為尼姑的第一件正式服裝。她起身,面向集合的人群,行瞭一個僧侶的敬禮。
儀式的最後,釋正孝的父親走向前,他的步伐有些踉蹌。他站在女兒面前,看著她現在的模樣,眼中含著淚水。
日常生活:遁入佛門的寧靜
在紅安天臺寺,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亮瞭山間的靜謐,開始瞭一天的寺廟生活。清晨的鐘聲是釋正孝和其他僧侶們開始一天修行的信號。他們穿著統一的灰色僧袍,齊聚在大殿進行早課,誦經聲逐漸填滿瞭整個空間。
早課結束後,僧侶們各自參與日常的寺務活動,如打掃庭院、照料寺廟的花園或準備一日三餐。寺廟裡沒有現代的廚房設備,一切烹飪都是用傳統的木火爐進行,食材多為自種的蔬菜和野菜,簡單而養生。飯後,釋正孝和其他僧侶會一起清洗碗筷,再將它們整齊地擺放回架子上。
由於寺內嚴禁使用電視、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釋正孝和她的同僚們的閑暇時間通常是閱讀佛經、進行禪坐或者在山林中散步,以此來深化他們的修行。他們的生活簡樸到連時間都是通過日出日落和寺廟的鐘聲來判斷。
某天,釋正孝和幾位僧侶下山到附近的市場采購寺廟所需的雜貨。由於習慣瞭寺廟中不攜帶現金的生活方式,他們走出寺門後才想起身上並沒有帶錢。在市場的小攤前,幾位僧侶面面相覷,最終隻好向市場的一位熟識的老板解釋情況。老板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便笑著說不必擔心,可以先將貨物帶走,下次來市場再結賬。釋正孝和同伴們對此感激不盡,向老板合十致謝後,提著物品返回山上。
這種小插曲雖然在外人看來或許有些尷尬,但對於釋正孝和她的同僚來說,卻是修行生活中的一種調劑,也讓他們對人間的溫情有瞭更多的感悟。回到寺廟,他們將這次經歷分享給其他僧侶,大傢都被這其中的趣味性和人間煙火的溫暖所感染,笑語聲充滿瞭一角的庭院。
天臺寺廣玄藝術團:文化與修行的交融
天臺寺廣玄藝術團是一個專註於推廣佛教文化和藝術的表演團體,由天臺寺的僧侶和尼姑組成。釋正孝作為藝術團的一員,不僅參與日常的修行活動,還積極參與到藝術團的排練和表演中。
每當藝術團有演出任務,釋正孝都會提前準備,從選擇合適的劇目,到排練中的每一個細節。藝術團的表演內容豐富多樣,包括佛教經典的誦讀、傳統的佛教故事演繹,以及結合現代元素的舞蹈和音樂表演。
在一次地方文化節上,釋正孝作為天臺寺廣玄藝術團的代表,帶領團隊進行瞭一場特別的演出。當天,他們的表演是圍繞《法華經》的故事進行的重新詮釋,表演中,釋正孝用她溫和而富有穿透力的聲音講述故事,同時伴隨著其他團隊成員的合唱和傳統樂器演奏。整場表演深受觀眾的喜愛,許多人被她的表現深深吸引,場外的掌聲一次次響起,久久不息。
表演結束後,有記者對釋正孝進行瞭采訪,隨後的報道中,她被稱為“最美尼姑”,這一稱號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開來。
盡管外界的贊譽如潮,釋正孝在寺內的生活卻沒有因此而有所改變。她仍然每天參與寺廟的修行和日常活動,如同其他僧侶一樣過著樸素的生活。在她參與的其他藝術團活動中,無論是小型的本地社區表演還是更大規模的文化交流,釋正孝總是全力以赴,用她的表演傳遞佛教的教義和美學。
此外,釋正孝還參與瞭藝術團的外地巡演,她和團隊成員們一起前往其他城市,甚至其他省份,將天臺寺的文化和藝術帶到更廣闊的舞臺。每次巡演,他們都會精心準備,力求在每一個地方都呈現最好的表演,讓更多人瞭解和感受到佛教藝術的魅力。
釋正孝現年32歲,生活在遙遠且幽靜的山區,紅安天臺寺內。在這裡,日復一日,她的生活被簡約和寧靜所充盈。盡管曾面臨過重返繁忙世俗生活的機會,釋正孝卻選擇瞭留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繼續她的佛教修行之路。
盡管生活在偏僻的山中可能讓人感到孤獨,釋正孝卻在這種環境中找到瞭真正的自我和內心的平和。紅安天臺寺的寧靜與秩序為她提供瞭一個理想的修行環境,使她能夠深入探索佛教教義,並在精神上不斷成長。
參考資料:[1]和雲峰.佛樂禪思寓教於樂--來自中國湖北紅安天臺寺的調研報告[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6,0(3):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