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0月8日下午,玻利維亞叢林深處,槍聲劃破瞭平靜的空氣。阿根廷革命傢切·格瓦拉正率領著他的遊擊隊在崎嶇的山路上前行,然而,一個致命的伏擊正悄悄逼近。幾乎在一瞬間,叢林中爆發出一陣激烈的交火,子彈從四面八方飛來。切·格瓦拉的隊伍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襲擊中幾乎全軍覆沒,鮮血染紅瞭這片原本寧靜的土地。切·格瓦拉本人也未能幸免,右腿中彈,甚至連手中的武器都被打裂。他倒在地上,被敵軍捕獲。接下來的48小時,他將經歷什麼樣的命運?
切·格瓦拉被俘的前夕
1967年10月8日下午,阿根廷馬克思主義革命傢切·格瓦拉和他所領導的遊擊隊在玻利維亞的叢林中,正在執行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這片叢林,崎嶇不平,植被茂密,既為他們提供瞭隱蔽,也帶來瞭巨大的挑戰。此前,切·格瓦拉和他的隊伍已經在這片叢林中堅持瞭近一年的時間,他們的目標是通過遊擊戰術,逐步削弱玻利維亞政府的力量,為革命奠定基礎。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軍對這支遊擊隊的動向越來越瞭解,並開始有針對性地加強搜捕。當天下午,切·格瓦拉的遊擊隊在一條狹窄的小徑上行進時,突然遭遇瞭伏擊。政府軍早已埋伏在四周,等待著遊擊隊的到來。一時間,槍聲四起,子彈從四面八方射來,戰況瞬間變得異常激烈。切·格瓦拉的隊伍在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陷入瞭政府軍的包圍之中。
在交火的過程中,遊擊隊員們拼盡全力進行反擊,但由於事發突然,他們的戰鬥力大打折扣。敵人從不同方向包圍過來,火力集中,遊擊隊員一個接一個地倒下。盡管他們試圖打破包圍圈,但敵人的火力實在太強,隊伍的損失越來越大。切·格瓦拉意識到,形勢已經極為不利,必須盡快作出決定。然而,在這緊要關頭,切·格瓦拉本人不幸右腿中彈,傷口劇痛使他幾乎無法站立,他手中的槍也在一陣猛烈的火力下被打裂。
受傷的切·格瓦拉跌倒在地,他艱難地試圖站起,但右腿的傷勢嚴重,根本站不穩。與此同時,剩餘的遊擊隊員也在敵人的猛攻下迅速減少,整個戰場陷入瞭慘烈的混亂之中。子彈在叢林中飛舞,泥土被掀起,樹葉被撕裂,空氣中充滿瞭硝煙和血腥的氣味。切·格瓦拉的隨行戰士們紛紛倒下,一些人甚至沒來得及發出一聲呼喊,便已被射中的子彈擊倒在地。
看到這一切,切·格瓦拉不得不做出一個痛苦的決定——為瞭不讓敵人輕易捕獲,他必須讓剩下的隊員分散突圍。切·格瓦拉揮手示意隊員們分頭撤退,而他自己則選擇留在原地,試圖拖住敵人的註意力,以便為其他隊員爭取一點生存的機會。他強忍著右腿的劇痛,利用一棵大樹作為掩護,繼續與敵人交火。
然而,政府軍的火力太過兇猛,他們顯然不打算給這支遊擊隊留下任何喘息的機會。切·格瓦拉的彈藥逐漸耗盡,身邊的隊員也越來越少,局勢變得愈加絕望。最終,敵人的包圍圈越來越小,切·格瓦拉意識到,自己已無路可退。隨著一聲巨大的爆炸,切·格瓦拉身後的大樹被炸開,碎片四散,他的身體也被震得後退數步,重重地跌坐在地上。
就在這時,幾名政府軍士兵沖上前來,將切·格瓦拉團團圍住。切·格瓦拉已無力反抗,他的右腿血流不止,身上的衣服早已被鮮血染紅。士兵們迅速將他按倒在地,盡管切·格瓦拉試圖掙紮,但傷勢使他無法動彈。他們迅速將他的雙手反綁,押解至一旁的一處臨時營地。
在這片叢林深處,切·格瓦拉帶領的這支遊擊隊幾乎全軍覆沒,僅有少數幾名隊員得以逃脫。切·格瓦拉本人也被押上瞭行軍車,傷痕累累的他在被俘後依然保持著一份難以言喻的堅毅,他的目光並未向敵人低頭。
捕獲與囚禁
傷痕累累的切·格瓦拉被捕後,立即被押解到臨時營地。他的身體早已因為長時間的遊擊戰和這場突如其來的激戰而顯得非常疲憊。站在那些全副武裝的政府軍士兵中間,他的形象與曾在古巴革命中那個意氣風發、充滿力量的革命領袖形成瞭鮮明對比。
切·格瓦拉的頭發亂糟糟地垂在額前,幾乎遮住瞭他那雙曾經炯炯有神的眼睛。他的絡腮胡子已經很久沒有修剪,胡須雜亂無章地佈滿瞭整個下巴,顯得有些凌亂。他身上的衣服也不再是往日那套幹凈利落的軍裝,而是褪瞭色、破瞭洞的舊軍服,沾滿瞭泥土和血跡。曾經代表他身份的五角星貝雷帽,此刻早已不知所蹤,取而代之的是一頭因缺乏護理而顯得粗糙的頭發。
當他被士兵們帶到營地中央時,有人拿出瞭相機,準備拍攝下他被捕的情景。這一刻,切·格瓦拉的神情顯得非常嚴肅,他站在那裡,略微佝僂著身子,似乎因傷口的疼痛而無法完全挺直腰板。他的眉頭緊緊皺著,臉上的線條因疲憊和痛苦而變得更加硬朗。背後,至少有兩名全副武裝的政府軍士兵緊跟著他,手中握著槍,眼睛警惕地盯著他的一舉一動,顯然不敢有絲毫松懈。
相機的快門聲響起,切·格瓦拉的形象被定格在這一刻。照片中,他沒有看向鏡頭,而是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仿佛在審視著前方的路。這張照片後來成為瞭記錄切·格瓦拉被捕瞬間的重要歷史文件,廣為流傳。
與此同時,外界的命令也傳瞭過來。玻利維亞當局已經下達瞭密令,要求盡快“解決”切·格瓦拉。他們深知,這位革命領袖的存在對於整個南美洲的政治局勢都是一個巨大威脅,因此他們決定不留活口。在這種情況下,切·格瓦拉的命運已經註定,他即將面對的是無情的槍口。
英雄的隕落
1967年10月9日清晨,太陽還未升起,薄霧籠罩著玻利維亞東南部的山區。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壓抑的沉默,仿佛整個大地都在為即將發生的事情屏住呼吸。切·格瓦拉被士兵們從關押他的簡陋房間中帶出,雙手依然被緊緊綁在背後。他的臉色蒼白,身體因為前一天的折磨而顯得更加虛弱,但他仍然堅持著自己的步伐,步履雖有些沉重,但依舊穩健。
士兵們將切·格瓦拉推向教室中央,命令他站在課桌旁。幾名行刑隊員已經站在教室的一角,手中的步槍閃爍著冰冷的光芒。他們的表情冷峻,目光中透出一絲緊張,但更多的是習以為常的冷漠。切·格瓦拉站定,略微抬起頭,目光穿過教室那扇破舊的窗戶,望向外面的天空。天色漸亮,但仍然籠罩在一片陰雲之中,給這個本就陰沉的早晨增添瞭幾分肅穆。
隨著一聲簡短的命令,行刑隊員們整齊劃一地舉起瞭手中的步槍,子彈上膛的聲音在寂靜的教室中顯得格外刺耳。整個教室裡彌漫著一種緊張而壓抑的氣氛,每個人的呼吸都變得沉重起來。幾名士兵緊盯著切·格瓦拉,生怕他會突然做出什麼出人意料的舉動。
然而,切·格瓦拉並沒有任何掙紮。他站在那裡,雙眼直視前方,臉上依舊保持著一份難以形容的堅定。他的目光仿佛穿透瞭教室的墻壁,望向瞭遠方的群山,那些他曾經帶領遊擊隊翻越過的崎嶇山路,以及那些他為之奮鬥的人民。
行刑隊員們扣動瞭扳機,幾聲槍響在狹小的教室內回蕩,仿佛連空氣都因這震耳欲聾的聲音而顫抖。子彈瞬間擊中瞭切·格瓦拉的身體,他的軀體劇烈地顫動瞭一下,隨後緩緩倒下。鮮血迅速從他的傷口中湧出,染紅瞭教室的地板。他的身體倒在瞭那張破舊的課桌旁,姿勢顯得有些僵硬。
這次行刑並未像傳統處決那樣進行簡單的致命一擊,而是選擇瞭向切·格瓦拉的身體多處開槍,確保他在痛苦中慢慢死去。至少四槍擊中瞭他,鮮血不斷從他的身體中流出,地板上很快便積滿瞭一灘血水。
切·格瓦拉的屍體被粗暴地抬出教室,運送到附近的一傢醫院的洗衣房。這間洗衣房在平時是用於清洗醫院的床單和衣物的,但此時卻成為瞭展示這位革命領袖遺體的地方。醫院的工作人員在清洗房內將切·格瓦拉的遺體簡單地擺放在一張金屬床上,隨後,玻利維亞政府軍對外公佈瞭他的死亡消息,並允許記者和當地居民前來查看。
永恒的回響
在切·格瓦拉犧牲後的三十年裡,玻利維亞那片遙遠的土地上,埋藏著他和戰友們的遺骨,仿佛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被人遺忘。然而,到瞭1990年代,隨著南美洲政治局勢的逐漸穩定,人們終於有機會重新審視這段歷史,並著手尋找這位傳奇革命者的遺骨。
這一尋找工作並非易事。切·格瓦拉被埋葬的地點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高度保密的秘密,玻利維亞政府在當時為瞭防止他的遺體成為革命者的象征,特意選擇瞭一個隱蔽的地方進行掩埋。30年來,這個秘密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愈發難以解開。然而,古巴政府一直未曾放棄尋找切·格瓦拉遺骨的努力。他們通過外交途徑,與玻利維亞方面展開瞭多次談判,尋求合作,同時也派遣專傢前往玻利維亞實地調查,逐步縮小可能的埋葬地點范圍。
1995年,古巴政府的努力終於出現瞭轉機。通過對歷史檔案的詳細研究和與當年參與埋葬行動人員的交流,專傢們逐漸鎖定瞭一個位於玻利維亞東南部的小鎮——巴耶格蘭德。這裡地處偏遠,人口稀少,正是當年切·格瓦拉被處決後秘密掩埋的地方。
1997年年中,經過數月的艱苦挖掘,專傢團隊終於在巴耶格蘭德的一處無人問津的荒地上找到瞭切·格瓦拉的遺骨。這個發現震驚瞭整個世界,尤其是在古巴和拉丁美洲各國,引發瞭強烈的反響。人們紛紛聚集在哈瓦那的大街上,舉著切·格瓦拉的畫像,悼念這位長眠地下的革命英雄。古巴政府迅速做出決定,要以最高規格的儀式迎接這位革命導師的歸來。
同年10月,切·格瓦拉的遺骨被運送回古巴,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後,安葬儀式在10月17日這一天舉行。聖克拉拉市被選為切·格瓦拉的安葬地點,這裡不僅是他生前戰鬥過的地方,也是他在古巴革命中取得重要勝利的城市之一。聖克拉拉市的每一個角落,都記載著切·格瓦拉的足跡和他那無畏的革命精神。
那一天,整個聖克拉拉市沉浸在一片肅穆的氛圍中。安葬儀式在清晨開始,參加儀式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政要、革命戰士、以及無數懷念切·格瓦拉的普通民眾。人群從四面八方湧向聖克拉拉廣場,廣場的中央,矗立著一座巨大的切·格瓦拉雕像,他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正在領導人民走向勝利。
參考資料:[1]葉健輝.切·格瓦拉的先驅[J].現代哲學,2023(4):42-50